首页 教育 正文

读书|从地理视角看曹操的崛起之路

教育 admin 2024-06-09 16:30:41 25598 4487

  【中美亚太新棋局】小布什时代读书|从地理视角看曹操的崛起之路的美国忙于反恐读书|从地理视角看曹操的崛起之路,忽略读书|从地理视角看曹操的崛起之路了亚太地区,而同期这一地区因中国崛起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而被视为未来的世界中心,这让美国产生危机感。奥巴马就任总统后,美国提出和执行“重返亚太”政策,后改为更为含蓄的“亚太再平衡”。

  重返亚太

  小布什时代的美国忙于反恐,忽略读书|从地理视角看曹操的崛起之路了亚太地区,而同期这一地区因中国崛起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而被视为未来的世界中心,这让美国产生危机感。奥巴马就任总统后,美国提出和执行“重返亚太”政策,后改为更为含蓄的“亚太再平衡”。

  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是防止中国成为地区性大国,主导该地区的秩序与规则,美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破坏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让该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这是因为,中国崛起与亚太经济一体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009年,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曾大力推动“东亚共同体”,让美国开始警惕并强烈反对,鸠山下台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干预。在该地区热议的“东盟+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自贸协议名单上都没有美国的名字,这让美国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一旦该地区经济上实现一体化,政治与安全领域也将逐步融合,形成新的世界中心,美国可能会边缘化。

  因此,美国重返亚太打出了两张牌读书|从地理视角看曹操的崛起之路:一张是安全牌,鼓励一些国家就海洋主权问题向中国发起挑战,恶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将中国塑造为一大威胁,促使该地区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另一张是经济牌,美国推出并主导了TPP规则的制定,一方面,利用中国经济发展程度难以满足TPP较高标准的弱点,制定新规则以获得对华不对称优势,另一方面,通过TPP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可以让美国成为参与者、主导者,而非旁观者。美国试图借助TPP稳固自己的经济优势地位。

  中国的回应

读书|从地理视角看曹操的崛起之路

  由于领土问题无法让步,中国在经济领域重点反击,因为中国相比美国具有很多优势。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亚太地区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筹建亚投行,这些行动得到了亚欧国家的广泛欢迎和支持,美日两国则成为没有参与的“少数派”。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以“亚投行”得先手,但很快被美国成功落实TPP协议追平。

  在TPP达成协议之后,美国趁势在南海发力,将南海问题军事化。由于美国军舰进入南海恰逢该地区政要举办一系列国际会议之际(东盟防长会议、APEC等),奥巴马也访问该地区,这有利于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升级局势,制造话题。如果中国做出非理性反应,则会有利于美国组织一个国际联盟,实现继TPP后的“双喜临门”。

  中国理性应对美国在南海的挑衅,继续发力“亚太经济一体化”,也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首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机制近日再次启动,三国就早日结束中日韩自贸区(FTA)和RCEP谈判达成共识,中国也正在缓和与日本的关系;其次,习近平对越南和新加坡进行访问,推进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亚洲命运共同体”。

  在上届APEC北京峰会上,中国率先提出了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来应对TPP,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是APEC的目标之一,因此,在今年菲律宾召开的APEC峰会这一平台上,主要议程也是审议关于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的研究报告,TPP并未成为议题之一,中国领导人提出包容性增长与构建开放性经济,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就是考虑到该地区不同成员间的差距,而TPP过高的标准并不利于很多新兴市场国家。

  可以看出,美国企图用直接对抗的拳击和“象棋游戏”遏制中国,中国则是用太极与围棋游戏应对美国的挑战。

  美国与中国相比,其劣势在于地理位置,中国是亚洲国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美国可以暂时用南海问题干扰中国,或许TPP也会冲击该地区的经济合作,但从长期看,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可阻挡,这是历史潮流,是中国而非美国居于这一地区的中心。这种地理位置有利于中国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形成交通、物流、贸易的地区一体化。

  中美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纠纷并不具有结构性,随着美国选举政治周期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些分歧随时可能会搁置或解决。事实上,RCEP也在加速谈判,最快年底就可能达成协议。因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经贸干扰只能是暂时的。

  全球博弈

  美国在全球战略收缩,聚集力量重点对付中国。中国则从容应对。在中共政治局集体学习以及“十三五”规划当中,都提到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等,即中国主动将应对挑战从亚太地区扩展到全球范围。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将有助于加强中国与美国博弈时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不是为了“反美”而建立联盟,而是结交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读书|从地理视角看曹操的崛起之路

  中国走向世界给美国带来挑战,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绕过美国威胁,避免直面冲突,采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通过促进世界“去美国化”,让美国战略回撤。事实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寻求在世界政治与经济中拥有更大发言权,如果美国阻止这一诉求与趋势,意味着会与“新世界”为敌,而欧洲对多极化的拥护已经让美国感到意外。

  在过去几年,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等战争制造的人道灾难与国家悲剧,让世界各国更倾向于用政治协商的方式和平解决各种冲突,美国不仅是这些悲剧的制造者,而且不负责清理这些“烂摊子”,任由难民、恐怖主义等问题外溢;其次,全球经济持续萧条,西方世界与新兴市场国家同时面临危机,使得各国更关注解决内部矛盾以及经济发展问题。美国是这场危机的制造者,而且美联储加息政策随时可能制造下一场危机,这让美国丧失经济影响力与道德权威。

  中国在亚太棋局中潜力巨大,天时地利均占,唯有“人和”暂时因美国捣乱而部分缺乏。在全球棋局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将会以资金和市场为优势,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追求更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所谓“得道多助”;美国并不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而且包袱很多,尤其是害怕“失去”而对抗国际潮流,只会“失道寡助”。事实上,美国对华政策的盟友仅有日菲等利益相关的极少数国家,英国升级与中国的关系已经让美国的盟友体系支离破碎。

  中国的挑战

  如果美国坚持实行遏制中国的政策,这也会导致双方博弈可能日趋激烈,中国人有智慧应对美国制造冲突的企图。

  除了坚守以柔克刚,放眼长远之外,中国更应该关注内部的可持续发展。美国正在全球收缩,减少财政负担,致力于内部调整与休养生息,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中国面临转型压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种对比下,主要依靠资金的扩张性政策难以持续,除非尽快解决发展转型问题,落实全面改革,让经济与社会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扩张性政策主要目的应该是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不是扩张本身,即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并非仅仅与美国博弈,而是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

  美国对华政策表明了其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时间站在中国这一边”,因此,中国必然会将棋局范围不断扩大来消耗美国,用空间换时间,以更加柔性的方式耐心应对这场博弈。但是,就像下围棋一样,棋手的体力是否能够支撑更长的棋局也是关键,因此,及时推动改革开放以化解更多发展中的问题,是决定中国能否取胜的关键。中美两国最终比拼的,其实是各自内部的调整与改革,用中国话讲,就是练好“内功”。

  (责任编辑:DF099)

读书|从地理视角看曹操的崛起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最新文章